内容详情
2019年11月19日
淮海琴书《周法乾杀妻》的由来
■ 陈 裕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淮海琴书《周发乾杀妻》在灌云、灌南、涟水一带广为流传。我小时候常听老年人讲,但从未真正听过。2015年10月,我和县党史委主任王继华到东海县采访抗日故事,回来时路过灌云县,该县党史委的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赠送《灌云县抗战风云录》,并介绍了周法乾的情况。在书中我得以了解到淮海琴书《周法乾杀妻》的梗概。
周法乾,又名周正兴,1905年生,灌云县三区李集乡六塘村大周庄(今属灌南县)人。1929年考取运河乡村师范,1931年毕业。因其母被土匪杀害,他于1933年1月在武障河渡口连续枪杀5人,其中两人是土匪,另外三人是无辜百姓,遂遭到国民党灌云县政府的通缉和土匪追杀,被迫潜逃,后由于干爹(土匪)马二龙介绍,到赣榆县保安大队副马四部下当传令兵。1937年投奔沭阳县常备队,在第二大队王绪五部下当班长。
1939年3月,日军侵占灌云地区,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同年4月10日,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3团成立,汤曙红任团长,周瑞迎任政治委员,在东灌沭一带掀起了抗日运动的高潮。1939年7月17日周法乾杀害了3团团长汤曙红,3团被迫西撤,蓬勃兴起的东灌沭一带抗日运动受到严重挫伤。
1940年9月,周法乾投靠日军。1941年,被委任为伪灌云县保安大队长、六塘乡联防主任。他强迫民工修筑了以王马庄为中心的13个碉堡,死心塌地充当日军的鹰犬,配合日军的“扫荡”,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周法乾为讨日军欢心,竭力建立所谓伪模范区,命令部下和家属不准私通抗日队伍,否则一经觉察绝不放过。周法乾特别多疑,他第7个小妾请假回家看望母亲,超过3天未归,周法乾竟派人将她母女二人杀死,淮海琴书、淮海戏《周法乾杀妻》即据此创作而成。
周法乾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办公费、服装费、子弹费、归化费,名目繁多。老百姓交不起,就要被抓去做水牢、受酷刑,甚至挖去“眼珠子”,当地群众深受其害。
抗日民主政府为拯民于水火,曾派管海萍等人去做周法乾的工作,对其晓以民族大义,劝他不要与人民为敌,但周法乾劣性难改,继续作恶。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周法乾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东海、灌云、沭阳三县边防指挥官,盘踞在龙苴、新坝一带,构筑碉堡,经常配合国民党44师向解放区进犯。1948年1月,周法乾血洗东海吴集区西圩,杀死革命干群80多人。
1948年6月,中共淮海区党组织调苏北兵团35旅104团攻打周法乾部。罪大恶极的周法乾被击毙在龙苴据点。群众闻讯,无不拍手称快,欢呼“消灭周法乾,亮了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