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5月07日

民便河畔一老翁(三)

——清代安东知县杨玺传略

刘奋武

 

杨玺(1735—1806),字辑五,号瑞图,晚号瑞亭,四川广元县人,世代业农,其父杨彦彬生三子,他是最小。杨玺少年时聪颖异常,出语能惊长老。其父奇之,倾其家财供他读书。杨玺亦不负众望,18岁时中秀才,补校官(地方官办学校)弟子。因家里太穷,没有读书学习的地方,就寄读在白云寺僧舍,夜里学习没有油灯,则“燃桐子代灯”,学益不倦。学业上通经史、能文章。26岁中举,38岁时大挑二等,第二年以教职用,选为纳溪县教谕。54岁任潼川府(治今四川三台县)学正、教授。55岁署三台县训导。到安东任知县时,已是59岁的老人了。

杨玺性情淳厚、刚正。在他少年时,其父生病,他从求学的私塾处夜行回家,不巧遇到一只大老虎,杨玺并不惊慌,与之相持,倒是老虎发怵了,“反吼而奔”。民间都说他是“如有神捍之者”。他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积了几十亩薄田以养数十人。住处起名“我知堂”,以明慎独之学。其家教严格,四子一女皆为地方名人。长子杨继旦,笃信好学;次子杨继曙,地方庠生;三子杨继晓,候补州同;四子杨继昂,选拔贡生;女儿杨继端,诗画出众。

杨玺家在四川广元县高城堡,为地方大族。三子杨继晓(1771—1797),字觉斯,据《清史稿》《渊雅堂全集》等文献记载,其母怀胎十三月生之。六岁始能言,少年时性情刚直,常因酒使性,身材魁梧,须髯如戟,唯气力超群,四乡八邻无人能及,后以监生入资,授职候补州同,随父在安东知县官署。

嘉庆二年(1797),白莲教起义侵扰广元,杨氏父子很担心家中安危,杨玺在任上走不开,决定由杨继晓回家省母,保卫家园。此时,白莲教“如猥毛起”,高城堡岌岌可危,杨继晓与同宗倡议团练,尽其家财,得千余人,用以抵御数万教众。年底被围困后拒降,终因寡不敌众,在手刃十余人后大骂教匪,遭“刳腹”而亡,年二十七。杨氏家族有一百余口死于斯役。其事迹闻于朝野,被祀于昭忠祠。

杨玺在安东官署接三子杨继晓阵亡的消息如五雷轰顶,他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打击,正精神恍惚间,女儿杨继端夫妇带着母亲何氏和小弟杨继昂来到安东,劫后重逢的一家人“乍见如梦寐,悲喜但环泣”。

女儿杨继端(1773—1817),字明霞,号古雪。受父兄影响,精于诗书画,人称古雪夫人。其诗清丽幽雅,钱塘进士、翰林院侍讲梁山舟曾数次举荐其诗给嘉庆皇帝,诗名誉满京师,终成清代著名巾帼诗人。杨玺在苏州府病危时,杨继端来到父亲身边。

杨玺放心不下的就是最小的儿子杨继昂,“忆昨弥留时,执手语历历。顾念小弱弟,嘱咐儿怜惜”。杨继昂由其三哥杨继晓带在身边,杨继晓与人缠斗时,杨继昂匍匐于近处,未敢出声,终捡回一命。杨玺去世的第二年,由小儿杨继昂扶榇归广元。杨继昂亦颖悟过人,后成为选拔贡生。杨玺的铭文曰:洁于身,勤于民,是为循吏,能以清白遗之子孙。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