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4月22日

奋战工程一线 诠释责任担当

——记县交通运输局工程管理科科长沈凯

本报记者 朱惠莉

 

 

作为一名交通人,县交通运输局工程管理科科长沈凯13年如一日奋战在工程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公路建设的责任和情感。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事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有特殊的感情。农村公路就像开放的大门,门里是家,门外是希望”。这是沈凯在工作笔记里写下的一段话。2006年,沈凯进入全县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一线岗位,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更大,挑战更多,在工作上也更加投入。

大家知道,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量大,地方矛盾多,管理难度大。沈凯经常带领农路办一条线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政策,解释条规,争取配合。他常说,交通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大计,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对交通工程设计、管理、监督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白天他不怕风吹日晒,蹲在施工现场抓质量,晚上与同事、施工企业一起商讨施工难题,探讨研究下一步的施工计划。多年来,他的日程表上没有星期天,也没有节假日,几乎从早到晚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加班加点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针对农村公路单体量较小,在招标时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要求相对较低,项目的投标单位多,竞标激烈等特点,沈凯时刻保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严格执行招标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弄虚作假行为,一律按规定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2017年发现三起投标单位业绩造假,累计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73万元,在农路招投标市场起到了极大的震摄作用,同时也净化了涟水农路招投标市场环境。

农村公路建设的特点就是时间很紧,每年的农路建设必须当年设计,当年招标施工,当年完工。这就要求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环环相扣,井然有序。为全过程服务项目的建设,沈凯创新举措,做到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矛盾协调员;哪里有施工段面,哪里就有试验检测员。对于每一道工序,沈凯总是亲抓亲管,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坚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预防工程事故的发生。

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沈凯不断尝试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在撤渡建桥、危桥改造中,他探索出定型螺母固定钢筋保护层、墩柱根部凿毛、承台对拉螺杆等施工方法,提高了桥梁实体质量。这些方法被写入《淮安市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指导意见》,在全市桥梁建设中加以推广运用。“涟新路”生命防护工程,弯道较多,他设置主动发光标志,改变了传统被动发光设施,为雨雪等恶劣天气时行车提供安全保障。去年9月,省交通运输厅质监局在南通召开全省农村公路质量会议上,涟水农村公路设置主动发光标志作为典型经验交流。

有付出就有回报。沈凯的工作业绩得到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他多次被市、县交通运输局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管理工作者”;他负责的盐河“撤渡建桥”工程项目被评为江苏省“平安工地”。2017年涟水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沈凯立下汗马功劳。

沈凯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只是默默地奉献于他钟情的交通公路事业,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一位普通交通人的职责,这正是他十三载坚守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