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4月22日

梦里故乡依旧亲

本报记者 杨海燕

 

今年已经82岁的左庄伟少小离家,目前客居南京,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始终对老家怀有深厚的感情,那久远的人和事,回想起来犹如在眼前……

左庄伟出生在梁岔镇左圩村,父亲20岁左右便投身抗日活动。

生活虽然清苦,亲情却始终温暖着左庄伟。每天下午,村庄后面的小道上总是立着一个小小的身影,那是左庄伟在等着卖鱼归来的祖父。当祖父挑着空空的鱼筐出现时,左庄伟便欢欣地迎上去,等待祖父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一块饼来。

1939年,左庄伟的父亲回老家梁岔任乡长,在夜深人静时,左庄伟常常会被一阵小而激烈的讨论声惊醒,他坐起来一看,发现父亲和一些不熟悉的人在紧张地谋划着什么。

随着局势的日益紧张,为避免家人受到迫害,父亲把左庄伟送到七八里外的外婆家,而他和同志们则转移到更为偏僻的村庄。

一天,左庄伟和外婆在田里点种花生,一场激战突然在身边展开——一个伪军到田里方便时,隐藏在茅草房中的叔祖父左士流将枪口瞄准了他。

“砰……”一声,伪军应声倒下。

枪声惊动了不远处的其他伪军,双方发生了一场激战,左士流和六名战友不幸牺牲。

左庄伟和外婆并不知道战争的详细经过,当枪声传到耳畔时,外婆担忧地自言自语:“那些被枪杀的人会是谁呢?”

左庄伟知道,自己的父亲、舅舅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外婆这样说,实际是在担忧父亲和舅舅的安危。

后来有一天,左庄伟看见外公用独轮车将一名山东籍解放军伤员推回家精心照料,并叮嘱左庄伟对外说这是家中的一个亲戚。

然而,还乡团里的很多人熟悉乡情,他们贴出告示,称要对家有伤员的村民严加盘查。这名伤员听说后再也不肯连累他们,外婆只好含泪摊了几张饼,和外公悄悄把他送出村……

受长辈们的影响,左庄伟也成长为村儿童团团长。他渴望能拥有一把枪和父辈们一样英勇杀敌。舅舅为了安慰他,为他刻了一把木头手枪,他别在腰间,格外神气。

每次从区(当时梁岔属同心区)儿童团开完会后,左庄伟都要独自步行十来里路回家,途经高粱、苞谷地时感到害怕,他就唱歌为自己壮胆。

“家乡留给我太多的回忆,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敢忘记。现在虽然岁数大了,可是我的身体依然很好,只要有机会,我总要回家乡转一转,看一看家乡的巨大变化,我以自己曾在那里生长为荣。”左庄伟说。

尽管在美术界成就斐然,但左庄伟始终没有忘记家乡,他自号“安东村人”,就是想让乡情永远萦绕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