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4月15日
革命情侣 传奇人生
本报记者 徐文生 郑庆霞
编者按:清明前夕,周锡源先生带来了堂哥周指南生前写就的一篇《七十述怀》,希望本报“夕阳红”版能介绍一下这位后来曾任总后常规兵器研究院院务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部长(后改为顾问)的生平。为此,本报记者依《七十述怀》和周锡源先生的讲述撰文,以供研究者参考。
周指南,原名周锡禄,1923年1月出生于涟水岔庙,因小时候家境贫寒,他只上过几年私塾。
1943年,周指南参加地方武装,同年与邻村姑娘夏学玲结为夫妻。
1944年,在夏学玲的支持下,周指南离开家乡,去了苏北抗大五分校。
1945年日本投降后,周指南随新四军三师北上,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1949年,周指南随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进军中南,参加了解放广西的战役。
周指南离家后,夏学玲不仅要照顾父母,还参加了乡妇救会工作,此外,她还站过岗,筹集过军鞋、军粮等。因表现突出,夏学玲于1949年6月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不久,夏学玲听说爱人周指南所在的东北野战军解放了平津的消息,她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毅然北上。在寻找爱人途中,她在湖北孝感参加了解放军,后随军南下广西。
也许是冥冥之中天注定,在广西鹿塞县,夏学玲竟与周指南相遇,一对历经艰难曲折的革命伴侣,终于走到了一起。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周指南身为343团后勤处处长,毅然出国参战。1953年8月底,周指南跟随部队回国,与夏学玲再次团聚。
回国后,周指南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一枚。夏学玲随军队留守在辽宁省辽阳市,进入军队速成学校学习文化知识。
1953年9月,周指南接到通知,要他到援助越南军事顾问团工作,为越南的抗法战争尽一份力。在越南13个月后,周指南回到祖国,获得越南人民共和国二级战斗英模勋章一枚。
1957年周指南就患上膀胱癌,夏学玲不仅细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在精神上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周指南曾经回忆这段往事,他说,“我和学玲结婚不到一年她就支持我参军,在我化疗期间,她无微不至的护理和关怀加强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
1970年,夏学玲也患了腮腺癌,但她以惊人的毅力与丈夫一起面对病魔。他们俩经常跟周围的同志开玩笑:“战争年代我们闯过无数次鬼门关,现在我俩又先后患病——这些都表明我们是真正的患难夫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