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3月26日
我与黑板报的缘分
□ 刘岳文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曾经的宣传形式黑板报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宣传栏时尚现代,或是大幅彩色喷绘照片,或是各种LED显示器,将声、光、色科技元素运用到极致。
但是,每当想起当年的黑板报,我的心中便会涌上一股暖流,过往的点点滴滴,像幻灯片似的又浮现在脑海里。
1976年11月17日,我穿上军装,来到河北唐山的彩亭桥镇。第二天,新兵连要求每人写一篇决心书。决心书交上没两天,操着山西口音的班长微笑着对我说,指导员让你到连部去一趟。到了连部,指导员亲切地对我说:“看到你的决心书了,字写得不错。你入伍前出过黑板报吗?”我挺胸回答:“在学校出过。”指导员满脸喜悦地说:“咱们连队要出黑板报,反映新兵火热的学习、训练和生活情况,现在看来你最合适,怎么样?”对于一个刚入伍的毛头小伙子,我只能接受任务,然后诚惶诚恐地走出连部。
我没拜过师,更没临过贴。如果说我的字写得真的还可以,我自己也说不上什么缘由。记得第一次出黑板报那天,我结合在学校时的经验,参考借鉴糖果纸等商品的包装设计,出来的黑板报新颖大气不呆板,受到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都说我是一棵好苗子。那年春节前,我出了一期黑板报,记忆最深的是文章不多,重点是我用仿毛体写下了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四周用红、黄粉笔画出了几朵简单的梅花,用咖啡色粉笔画出梅花的枝干,自我感觉良好,得意了好长时间。
20世纪70年代末,特殊的年代黑板报还是比较严肃的面孔。为了使黑板报生动活泼些,我力所能及地向大家展示军营多彩的生活和军人的风采,用独特的视角和感染力,让五色的粉笔与黑板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一期期黑板报的背后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到后来我已能够得心应手地设计板式并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政治类的板报略显严肃,不能太花哨;节日的板报则要突出喜庆氛围;野营拉练的主题要体现宏大气魄;学雷锋的主题要让人倍感温暖;严肃庄重的主题用黑体、宋体;活泼清新的主题要选择美术字,三四种即可;色彩的使用要冷暖搭配,一般以暖色调为主,冷色调其次,装饰不要太碎等。
在出黑板报的同时,我还坚持写作,《战友报》《解放军报》《人民文学》《诗刊》《花城》等报纸杂志上不断有我被采用的稿件。1979年,我创作的反映部队生活的6集电视连续剧《黑牡丹》被广东电视台制作播放,在部队引起很大轰动。但也有一件可笑的事,由于当年信息闭塞,我花了近七个月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电影脚本,寄给峨眉电影制片厂几天后,才知道人家早就拍好并开始公演了。
1982年退伍回乡后的30多年里,我笔耕不辍,每年都有上百篇文字见诸报端。我要感谢部队,感谢黑板报,因为是他们让我尝到了“爬格子”的乐趣,让我的生活格外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