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3月26日

仇寅:新字体的创设者

□ 朱惠莉

 

仇寅,1962年生于高沟,“方正悠黑体”“方正悠宋体”“方正大魏体”原创设计师,一位别具匠心的“造字”人。横竖撇捺在他的手中重构成一款款新字体,从稿纸“蹦”进了屏幕,又“飞”向了千家万户。在仇寅看来,一个个汉字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传递着文化的温度。

仇家是书画世家,祖父仇拔和父亲仇德培皆工书善画。受家庭的影响,仇寅从小练习书法,不论毛笔钢笔都能带来书写乐趣。1985年举办的首届全国钢笔书法比赛,在百万件参赛作品中,仇寅获得了特等奖,但他每每觉得自己是“中奖”的。后来仇寅陆续也参加了一些全国性的比赛并屡屡获奖,接着就有许多出版社找他单独或合作出了一些钢笔字帖。他谈起这段经历时说:“我年轻时候大部分课余、业余时间都耗在写字上了。那时候的写字、参赛、参展、以艺会友、完成出版社稿约或参与各类协会组织一些培训教学等等,一转眼就成了回忆。”

与汉字的缘,仇寅也曾想挣脱过,但如今还是落脚在了与汉字关联的职业,他笑称这是宿命。仇寅大学时期的专业是无线电工程,写字纯属业余。“两天不碰笔,心里就难受!”他说。练字旁人看起来枯燥乏味,但因为喜欢,他从来没觉得无聊。提到书法,仇寅的兴奋劲儿溢于言表。

对印刷字体产生兴趣也是在大学时代。上大学的时候,隔壁班有一位同学写得一手好楷体,那时候在仇寅看来,他的字非常漂亮,简直和印刷的楷体一模一样。这触发了他猜想印刷的楷体一定也是人写出来的。说来也巧,不久就在报纸上看到了新启用的任政的行楷字体。一颗种子悄悄埋在了心中:“要是我也能写一套字体,那该多好!”后来,他就会留意去了解每一种印刷字都是怎么来的,谁写的。但当时大部分都不得而知。大概是由于仇寅曾经从事过技术维修的职业吧,所以他更加特别地钦佩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2002年,40岁的仇寅转业离开部队,心中怀着憧憬到方正求职,希望能从事字体设计,但是并未能如愿。为了心中的梦想,他开始了漫漫征程。开始关注并热情旺盛地参加方正举办的全国专业字体设计大赛。先后参加过3次方正字体设计大赛,光2009年一年,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了30款字体参赛方案。在大赛中陆陆续续获得了评审委员奖、优秀奖、三等奖、一等奖,忽然成了字体界的名人。2011年,在知天命之年的仇寅终于加入了方正字体开发团队,开始正式从事令他乐此不疲字体设计工作。他曾经负责了新一代屏显字体——方正悠黑字体家族的设计与开发,现任方正字库设计总监。长期的书法练习和字体大赛的参赛经历,使得仇寅对把握汉字之形神关系和组合规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让他迅速适应了非常专业的字体设计工作。

进入方正后,仇寅几乎整天都窝在办公室里钻研字体。一只手托着印有密密麻麻小字的手稿,另一只手捏着放大镜,仇寅眉头紧锁,把设计有瑕疵的字体用笔圈了出来。

“这个字的重心太低了,偏旁也应该再窄一些。”仇寅的“火眼金睛”立马儿看出了一款新字体设计初稿中的疏漏。方正字库近年来推出了几百款新字体,仇寅参与了多数字体的设计和把关,被同行们尊为“字体男神”。

“这一辈子都在和字打交道,对它就是‘上瘾’。”仇寅笑着说。可不是嘛,大学阶段他就以水为墨,地板为纸,写秃了的毛笔一支又一支。

为了把“方正大魏体”的6763个字设计出来,仇寅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而最终完成的字样和前期的设计已经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前期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做了1500个字,可他自己越看越不满意,只好忍痛全部放弃,从头再来。

仇寅言谈儒雅,谈到任何一款字体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平静透出对于各种细节的知晓和关注。“做字需要真正的匠人精神,每一款字体都有做字人的温度。”仇寅说,能够在电子化阅读时代,坚守传承汉字的独特之美,是他最感欣慰的事情。

功利主义曾一度盛行,可贵的是,还有一些人能够静处一方,不舍执着追求。譬如在北京郊区80年代风格的大楼里,像仇寅这样的匠人用自己的双手,一撇一捺地修改着汉字,桌上到处是手稿。某种程度上看,他不是在创造时新字体,而是在传承汉字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