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1月08日
吴新进 冯 秀
令人称羡的淮剧夫妻档
□ 缪 明
涟水淮剧团的吴新进和冯秀是淮剧界的名人,夫妻俩一个儒雅谦逊,一个贤淑大方。在县淮剧团党支部书记张献忠的引见下,笔者登门拜访,采访了他们夫妇。
丈夫吴新进是河网王集人,1971年还在中学读书时被县淮剧团招录为演员。他品学兼优,根红苗正,学校领导把他当做好苗子培养就是不放人,后经过淮剧团多次做工作才将其招到剧团。妻子冯秀是大东街人,1979年高中毕业时被县淮剧团招进团里,那年团里共计招收24名小演员,第二年又招进20名,成立青年队。剧团先后聘请了淮剧泰斗级表演艺术家、上海淮剧团的王九林(老生)、罗兰芬夫妇和谢富鹏(武生)、颜小芹夫妇,对青年队的新人进行系统的戏剧理论和演出基本功培训,剧团还指派老演员夏恒荣对青年队的训练进行严格监督。冯秀个子高挑,作为戏曲演员,先天条件并不是很理想,但她勤学苦练,克服不利因素,一年后就登台演出。她在启蒙戏《白蛇后传》中担任配角青衣许姐,获得了观众肯定,后又经过著名导演戴大宝精心指导,刘连珠、夏恒荣、陈亮等知名演员协助培养,在戏剧舞台上相继塑造了百余个形象生动的角色。
吴先生进剧团时正逢“文革”大搞样板戏。他先是练地毯功、翻筋斗、刀枪和马子功,当时剧团没有明确文武小生、正反角色,每场戏除了客串跑下手,缺花脸时客串花脸,缺丑角客串丑角,总之缺什么演什么,往往是先演正角,换完衣服再去演反角。后来在剧团资深文武生李德功的精心培养下,吴先生专攻文武小生和老生,专业演出技艺大有长进,淮剧《沙家浜》是他的启蒙戏,在剧中饰演刁德一,受到观众和行家们好评,渐渐成为淮剧团骨干。
冯秀自从在《林娘》中成功塑造林娘形象后,相继主演了《恩娶义嫁》《郑娇娇》《王宝钏与薛平贵》《罗帕记》《狸猫换太子》等多部古装戏;还在现代淮剧《法官曹世奎》中饰演曹妻宋国琴,在《春雨》和《冲天鸟》中饰演老师,在《王伟章》中饰演王妻秀芳。她出演的这些现代淮剧都受到观众的好评。随着戏越演越多,冯秀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冯秀在淮剧演出生涯中,足迹印刻在大江南北的舞台上,其塑造的一个个舞台形象深深镌刻在观众脑海中。2000年、2002年,两次在上海逸夫大剧院、浦东白玉兰文化宫和上海大世界剧场演出,共计160余场,上海市委机关报《文汇报》刊文称赞冯秀“扮相俊美、唱腔清脆圆润、表演细腻”,上海的《晨报》《劳动报》《戏迷》等报刊先后登载她的大幅剧照及戏剧名家对她演出发表的剧评。鲜花与掌声是对她舞台艺术的肯定,那数十本红彤彤闪着熠熠金光的省市戏剧荣誉证书则成为她艺术之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继1998年参演《法官曹世奎》获得优秀表演奖后,冯秀2002年演出《恩娶义嫁》在省淮剧节获得表演奖、“精品力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她因演出《有一朵兰花》而获得省淮剧节优秀表演奖。
人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而吴新进和冯秀刚好倒过来,只不过吴先生为之默默奉献的不仅仅是他的夫人冯秀,还有县淮剧团其他的男女名演员。要说吴新进先生如蜡烛般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是一点不为过。对于立志献身于戏剧事业的演员,舞台是展示艺术抱负的最好天地,当年担任剧团业务主任的吴新进正处于演出黄金期,团里领导看他为人谦逊,肯吃苦耐劳,就动员他到后台搞舞美、舞台造型设计和装置。与舞台上的演员相比,演员就是鲜花,舞美、舞台造型设计和装置完完全全就是绿叶,他的心里虽不愿意,但作为党员,他还是无条件服从了组织的决定,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即使在后来长期担任剧团团长和书记期间,也没有一天放弃这个职业。
县淮剧团虽在省级汇演中数次获奖,当时却是全省最贫困的剧团,后台搞舞美、舞台造型设计和装置需要钱,而在演员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哪来钱投入到后台上?为了让演出顺利进行,吴新进坚持因“团”制宜、删繁就简、简约不简单的体现剧目艺术诉求,把原来简陋的道具进行翻新改进,为舞台提供服务,为观众留下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艺术画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由于吴先生的执着和努力,在后台这方简陋的天地中辛勤耕耘,使得团里创演的《鸡村蛋事》在省第六届淮剧节上一举获得优秀造型设计奖、舞美设计奖等个人大奖;《鸡村大事》《六尺巷》《闪光的种子》《恩娶义嫁》等也先后获得省市优秀造型、舞美设计大奖;县淮剧团多部戏曲还被省音像出版社灌制成音像制品出版发行。
正所谓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县淮剧团涌现出来的国家一级演员许晴、二级演员冯秀、猴王殷金龙等优秀淮剧演员,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县淮剧团这个培养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而该剧团团长吴新进就是支撑着这个平台的核心人物之一。改革开放之后,剧团走过一段辉煌之后,后来受大气候的影响,开始逐渐走下坡路,最后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周边地方剧团基本解散,涟水淮剧团也将大多数人员分流到企事业单位,吴新进被分配到文化站做站长,冯秀则被分流到条件较好的蚕茧总站工作。如果这样一直下去,他们夫妻俩在涟水也可以过上小康生活,可当领导召唤他们回归剧团时,吴先生义无反顾地回到团里,与大家一起,在艰难困苦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1994年到2003年,吴新进担任县淮剧团长,这段时期,县淮剧团由最艰苦逐渐过渡到摆脱困境。当年剧团几十名演职人员辛辛苦苦走南闯北苦干了一年,拿到手的工资不足500元,人心思动,想排简单的剧目都人手不齐。吴新进一边以个人名义向亲朋好友借贷维持剧团日常开销,一边动员在蚕茧总站工作的妻子冯秀回到团里继续排戏。由于吴先生的不懈努力和坚守,一些外出的演职员逐渐回归剧团,剧团先后排演《桑园情》《法官曹世奎》《恩娶义嫁》等数部剧目,并多次获得省优秀剧目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剧团逐渐走出困境。吴新进和冯秀由于长期在外演出,将孩子托付给妹妹代管,虽然妹妹对孩子关怀备至,但毕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太多的父爱和母爱的滋润,这成为他们夫妻俩心中无法磨灭的痛。
吴新进和冯秀德艺双馨,夫妇二人都是党员,在事业上比翼齐飞,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淮剧事业之中,不分昼夜忘我工作。吴新进多次获得市县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冯秀除了肩负繁重的演出任务,还担任县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夫妇俩如今都已退休,但闲暇之时还会情不自禁唱几段淮剧,以回忆逝去的时光。说到他们自己所从事的淮剧事业,夫妻俩都表示:虽然很艰辛,但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