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云报平台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涟水县:

聚焦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访谈嘉宾:

县委书记  王向红

 

点评嘉宾:

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副院长  刘传明

 

主持人:

淮安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陆志群

 

 

坚持规划龙头引领

构建城乡发展“一张蓝图”

 

【面对面】陆志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县,涟水县是如何坚持规划龙头引领,构建城乡发展“一张蓝图”的?

王向红:近年来,在涟水城乡建设中,我们十分注重战略眼光、顶层设计,十分注重全域布局、整体构图。首先,主动融入国家、省市战略格局,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专项规划,都坚持放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和淮安“一区两带”等重大战略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对已经过时或不相适应的规划,及时依法依规依程序调整完善,使规划更契合客观实际,更符合战略需要,更能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战略取向。编制规划时,我们特别重视自然因素、历史文化的嵌入,特别重视生态理念、碧水因子的注入。其次,牢固确立规划即法意识,依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真正做到依法编制、依法审批、依法实施、依法管理、依法监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防止规划随意变动、调整过频过快。

【背景链接】 “十三五”以来,涟水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副中心”目标,以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县城区扩容提质为抓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五岛湖旅游区、今世缘旅游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五岛湖综合改造项目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涟水先后创成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观察】 涟水县新型城镇化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坚持生态优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这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度一致,同时也体现了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的全新理念,如城乡统筹、多规合一、永续发展等。涟水县强化规划引领,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选择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涟水实际的。截至2017年底,涟水县城镇化率为53.1%、建成区面积达36.55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50.74万人,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3.3个百分点、2.25平方公里、8.57万人。

 

 

做强做美“副中心”

构筑特色城镇体系

 

【面对面】陆志群:涟水县如何发挥好自身优势,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步入高质量的路子?

王向红:城乡建设高质量是“六个高质量”之一,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涟水为淮安“副中心”,涟水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也确立了“做强做美副中心”目标,这是推进涟水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总遵循。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2016年以来,围绕提升城镇功能,我们实施了城建、交通、环保等六大类28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充分发挥“富民19条”导向作用,更加注重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工作,不断发挥众创空间、返乡创业园、扶贫产业园作用,真正让农民进得了城、留得下来、活得体面、过得幸福。二是坚持产城融合。我们将积极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系统谋划枢纽型经济发展。三是坚持生态绿色。我们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致力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不断提高城镇吸引力。

陆志群:刘院长,刚才王书记介绍了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几个举措,您有何评价?

刘传明:我认为涟水县在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举措,抓住了关键,抓住了实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动力是集聚人口和产业,保障居民安居乐业。涟水的“三个坚持”,体现了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可以说,方向明,思路清,措施实。

【精彩回眸】 涟水县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推动城镇发展由粗放式向内涵式转变。实施提升老城区、繁荣新城区“双区联动”工程,强化多规合一,优化功能布局,做足水绿文章,丰富商务功能,建设干净、秀美、精致的“品质涟城”,做强高沟、红窑等重点镇,做大五港、黄营等中心镇,做美保滩、石湖等门户镇,不断提升镇村建设水平,高沟列入淮安唯一的全省新一轮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保滩跻身全省农业特色小镇名录,大东瓦滩入围“江苏最美乡村”,红窑夏楼、南集居委会纳入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

【涟水行动】 涟水县主动融入市里的上位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积极推动县城“西延南进”,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功能融合互补,加快对接淮安中心城市“总引擎”。同时,涟水县还坚持城乡统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优化乡镇布局,通过做大做强重点镇、做美做优一般镇,积极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标志的特色城镇体系。工业上,涟水县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开发区、今世缘食品产业园、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管水平,依城建园,以园兴城。农业上,涟水县以“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促进土地流转,提高规模效益;现代服务业上,涟水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产业,促进信息、资金、人口等更多更好更快地向城镇流动,实现“城镇让人生活更美好”的憧憬。今年1-8月份,在全省空气质量排名考核中,涟水进入前十名,“白天深呼吸,晚上数星星”的美好憧憬正逐步变成现实。

 

 

推进“双区联动”工程

丰富城镇品质内涵

 

【面对面】陆志群:涟水县将如何通过“双区联动”工程来提升城镇品质内涵?

王向红:滨河新城和老城区在空间上是连续和渐变的,在功能上是互补和融通的。在滨河新城建设方面,我们将围绕“海绵城市”,重抓以涟水湖湿地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景观打造;围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重抓各类杆线入地;围绕高铁站片区建设,重抓医疗、科教、休闲、商贸等重点项目推进,尽快展示活力之城、创新之城、康养之城的亮丽形象。在此过程中,我们分外注重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坚持拿出最好的地块安置群众、兴办学校、建设医院,让大家有序搬迁、开心搬迁。在老城区改造方面,我们将做足补短板文章,按年度编排为民办实事项目,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极打通断头路,致力消除黑臭沟,加快改造棚户区,着力整治老小区,全面提升旧市场,努力增加绿化量,不断提高亮化度,真正让老城区“旧貌”换“新颜”,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

陆志群:王书记对涟水县提升老城区、繁荣新城区进行了阐述。刘院长,您对此还有哪些建议?

刘传明:在城市建设中,正确处理好新城旧城关系是各地城市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涟水县实施“双区联动”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我建议:一要注重老城的产业发展,老城产业升级要能留得住人,要能焕发生机活力;二要注重新城旧城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发展;三要注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指示要求。

【一线声音】 “早上绕湖转一圈,不光锻炼了身体,还愉悦了心情,不错。”提到五岛湖公园,涟水县的老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一大早,市民王大爷和几个老哥们在玉龙桥上碰了头,寒暄的话题离不开当年五岛湖公园综合改造这项民生实事工程,“这里就是我们哥几个的‘会客厅’。”

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岛,这一独特的城市景观为涟水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了灵性。“我们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公园进行改造。”涟水县住建局负责人说,通过对古典与时尚融为一体的“五区十景”的建设,展现“四面桃花八面柳,一城楼宇半城园”的历史自然景观。据介绍,在五岛湖公园改造过程中,为了妥善保护公园内的文物,设计上规避了对园内文物的改变和破坏,当年还投入了500多万元对原有古迹、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为留住“乡愁”,涟水县把准群众的脉,建高楼不忘市井民生。围绕乡村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深入开展城乡村庄环境整治,建设与城市协调互补的“美丽乡村”。

【记者观察】 自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以来,涟水县围绕淮安中心城市“副中心”定位,按照“一主一副三纵一横多极点”的空间布局,迅速掀起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热潮,加快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涟水县还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实施控源截污工程,提高绿化美化档次,打造海绵城市、森林城市。抓好城中村、棚户区和老旧小区集中整治,加快问题楼盘处置,建立商品房价格备案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健全城市现代化管理系统,向数字化城管平台要效率,向网格化责任体系要结果,管好每一辆车,看好每一个摊,护好每一片绿,治好每一条道,亮好每一盏灯,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愿景。

 

 

提升“绣花”功夫

打造新型城镇化高颜值

 

【面对面】陆志群:一位名叫“家在安东”的网友说:“王书记您好,作为普通群众,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真正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王书记,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王向红:这位网友问题问得好。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已专门召开会议,就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了总体部署。目前,我县农民群众居住条件与省市要求相比、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围绕新时代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把这项工作作为高质量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系统谋划、稳妥推进,努力让涟水农民群众早日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涟水行动】 涟水县加快建设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当前,正在重点打造高沟“缘来小镇”、红窑“云锦小镇”、陈师“中医药养生小镇”、保滩“花卉小镇”。积极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对历史沿革较长、传统风貌保持较好、乡愁记忆留存较多的村落,加强保护与修复,力争到2020年建成10个以上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扎实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按照“鼓励进城、引导进镇、尊重留村”原则,抓紧出台《农民康居工程实施意见》,在每个乡镇至少打造一处可复制的康居工程示范点,力争通过3个五年规划让一般村的农民全部集中居住。持续美化提升镇村环境,以“农村厕所革命”引领“美丽家园革命”,力争早日实现户户庭院有花香、村村河塘能游泳、处处生态高颜值。

【背景链接】 涟水县统筹特色小镇建设,立足产业基础、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等,精准定位发展方向,重点支持高沟镇打造以酒文化、缘文化为特色的“缘来小镇”,红窑镇打造以体验非遗技艺、感受现代农业为特色的“云锦小镇”,保滩镇打造以休闲采摘、民宿体验为特色的“花卉小镇”,陈师镇打造以药材种植、旅游观光为特色的“中医药养生小镇”,塑造涟水特色小镇样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针对农村群众住房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按照“鼓励进城、引导进镇、尊重留村”原则,稳妥推进农村居民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真正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厕所革命”引领“美丽家园革命”,通过开展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示范乡镇创建、组织“四美农户”创评,把每个农户的“微田园”整理到位,将每个村组的“大田园”美化到位,真正让广袤农村绿意盎然、舒适整洁。涟水县将紧扣我市“副中心”定位,以“绣花”功夫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让涟水更美丽、更宜居、更有吸引力。

 

 

 

通 讯 员 顾云华 梁延达 李卫兵 刘锦国 黄培喜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文 管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