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8月23日

煨 罐

□ 沈淑艮

 

煨罐其实是一种黑褐色的圆形瓦罐,它的罐口有两个对称的突出的别子(方言),别子上面有眼,穿上绳子可提起来。

在以前的乡下,煨罐是家家户户必需的物件,它们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被稻草绳捆好,在各个供销社都有卖,一点也不稀罕。

小一点的煨罐能盛两三碗水,不到两毛钱一个。大一点的能盛三四碗水,价格不到三毛钱。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全国上下物资匮乏,煨罐就派上了用场。

人们用煨罐盛水放到锅堂里,用烧完饭的余火将煨罐下半部围起来,煨罐里的水被焐热后,一家人就可以用来洗手洗脸。

——要是烧穰草,那火劲就小了,只能将煨罐里的水焐热。如果烧的是硬草,那火劲就大,一煨罐水能很快炖开。

煨罐不但能炖水,还能炖其它东西,比如海带、萝卜干、豆角干等。

哺乳期妇女有时奶水不够,爷爷奶奶就会抓把米放进煨罐里,用炖出来的米粥喂婴儿。

除了这些用途,那时候生产队长往往会拿着铁皮做的大喇叭套在嘴上大喊:“请各家各户带煨罐到田里来。”

干农活要煨罐干什么?一打听,原来是生产队在栽山芋,为使山芋秧成活,栽下后需要泼水,那么煨罐就是非常棒的泼水工具了。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涟水农村人家中午喜欢做咸粥——豆子用拐磨拐出来再加点稖面搅成糊下到开水锅里,然后加足够多的青菜,再多放点盐。

中午吃剩下的咸粥就装进煨罐里,下午出工时将它拎到地里,待下午三四点钟时感觉饿了,正好用煨罐里的粥充饥。

随着农村城市化和土灶的弃用,煨罐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煨罐,这个曾经与亿万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物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