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05月30日
刘建同的爱国爱家情怀
本报记者 杨海燕 胡宗元
父亲牺牲在抗日救国道路上,他子承父志,走上了科技强国道路。
他叫刘建同,1936年出生于涟水红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祖辈务农兼营副业,父亲毕业于涟城甲种师范,在家乡教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父亲投笔从戎,带领家乡热血青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到淮阴集训后北上抗日,后在宿迁睢宁附近与日军激战中为国捐躯。
父亲牺牲后,母亲和姐姐带领刘建同兄弟三人勤俭持家,刘建同继承父亲遵循读书报国遗愿,五岁随兄到私塾读书,八岁入公办小学,解放后考进涟水县初级中学。
在中学期间,刘建同经过潜心探索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将每门功课的主要内容以最精炼的文字,用现代网络形式编写出层次分明的纲目,在提炼编排过程中,手脑并用,趣味横生,避免反复死记硬背的枯燥,既能融会贯通,又能记忆牢固,学习成绩一路领先。
1956年高中毕业,学校指定航空专业作为刘建同报考高校的第一志愿。进入大学之后,凭借中学里掌握的学习方法,多数课程都获取优秀成绩。学完基础课程,被学校选入高度机密的火箭发动机专业学习,还被推举为班长。
1961年从南京航空学院火箭发动机设计专业毕业后,刘建同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导弹总体研究院,后又被抽调到新组建的飞航导弹总体设计部工作。为了不辜负国家的培养和期望,他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勤奋工作。
刘建同在从事导弹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中,先后参与国家第一代的岸舰导弹、舰舰导弹、空舰导弹和潜舰导弹的研制工作,技术职称由火箭发动机设计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直至导弹总体专业研究员,以及多学科的专家和多单位的顾问。他的工作职务从担任岸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的主管设计师,到潜舰导弹总体的主任设计师兼任武器系统质量可靠性的主任设计师。
在潜舰导弹研制过程中,刘建同除了担任固体火箭动力装置的总体设计外,工作范围逐步扩展到导弹总体设计以及武器系统质量保证、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的总体设计,以及水下发射运载器的总体技术协调,还为水下发射技术攻关完成可回收试验弹的全部总体设计,提出降低水下发射冲击环境的技术途径。经过艰苦曲折的历程,花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终于成功研制出具有隐蔽袭击能力的海中“杀手锏”,震慑列强不敢来犯,保卫我国领海十余载。
“报国强军有己任,位卑未敢忘国忧”, 刘建同矢志不移直到退休年龄,被原单位延聘6年,又返聘6年,年逾古稀,还作为特聘顾问3年,直至年逾八旬仍然做挂职专家,进行内外技术咨询。
多年来,刘建同一直保持着和家乡的联系,2012年,他出资4万多元,和别的捐助者一起,在老家浦庵村修了一条800米长的路。今年,为老家的美丽乡村建设,他出资3.2万元,为村里建了12盏太阳能路灯。平时,只要村里困难户有需求,他就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是周边百姓交口称赞的大善人。
为了告慰先人,教育后代,在2008年,刘建同和他的兄弟在老家院里建起“报国纪念亭”,期望家族子孙继承先辈光荣传统,牢记根基故土为家乡增光添彩。
2018年5月,刘建同与住在上海的哥哥刘天同相约回家短聚。再次立于纪念碑前,回首往事,刘建同不禁感慨万千:我有幸成为国家航天事业的一员,经过国家的培养、亲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成长为精通多学科的导弹专家。耄耋之年,尚能继续为国防建设事业发挥微薄余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鞠躬尽瘁,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