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4月03日

铮铮铁骨的硬汉子

——记大东镇残疾军人井民林

本报通讯员 严忠诚 苗 雅 杨 帅

 

 

他,叫井民林,是一名六级残疾军人,一名勇于和病魔抗争、自强不息的硬汉子。十四年来,除了病倒住院,阴雨雪天,只要逢集,他都会骑着电动三轮车,车架上插上一面红旗,早早来到附近的街头上,摆摊卖货。

井民林先后在淮阴军分区服预备役和河南省新郑市某部队当战士。入伍期间,因抢险救灾,不幸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评为六级残疾军人。

受伤后的井民林,一边治病一边琢磨着自己一家老小今后的生活路子。疾病的折磨,并没有压垮这位经过部队大熔炉锤炼的硬汉子,他在别人和家人面前总是表现得那么乐观。他常说,身体上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有病。他既未怨天尤人,又未丧失军人的坚强意志。2004年7月,在市一院住院十三天的井民林刚出院回到家,就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做日杂百货生意,贴补家用。他对家人说:“我身体不好,常年治病,父母年老,孩子读书,日常生活花销都需要钱,仅靠我的生活费,维持全家六口人的生活,只是杯水车薪,我要挣钱养家。”井民林说了就干,2004年8月,他毅然决然地买了一辆三千多元的电动三轮车,冒着大热天,和妻子一道去淮安汇通市场进了不足千元的日杂百货,每次大东镇逢集,他就开着三轮车到街头上摆摊经营,由于他留恋军营生活,心里装着爱党、爱国、爱军、拥军的梦想,就在摆地摊的三轮车上插上一面替代军旗的红旗,表明自己在生意场上也要永葆军人本色。开头两个月,他的地摊只在老家大东镇的街上摆,后来,徐集、东胡集、浅集、陈师、保滩等周围乡镇的集市街头也都有了他的身影。在摆地摊过程中,井民林历尽艰辛,不但起早睡晚,还经常饱一顿、饥一顿,好几次因过度疲劳,累倒在地摊旁边。他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就起床整理收拾摊子,六点多钟从家出发赶集,下午一点左右才能收摊回家,中午饿了,摊前吃点泡面;途中累了,停车歇一会。因他腰部病症严重,活动受限,起初,他的地摊是摆在地面上,顾客买他的商品时,都是自己动手挑拣。后来,精明的井民林想出个办法,请电焊工焊了七个一米高的铁支架,先在铁支架上铺上薄木板,再把日杂百货有条有理的摆到板上,这样,既能方便顾客,又能减轻自己的腰部疼痛。每次赶集到家后,他都感到累得很,有时疼痛难忍吃不下饭,就吃去痛片,一片不行吃二片,二片不行就加吃激素药。因长期服用激素药,他的脸部一直浮肿,目前体重已由退伍时的137斤增加到220斤。熟悉他的人见到井民林都说:“十四年的病痛折磨、十四年的摆摊生活,不仅没让你变瘦,反而让你‘变胖’了,可你的电动三轮车仍是当年的车,只是车况已旧。”

井民林诚信经营、与人为善,摆摊十四年来,不仅未与顾客发生过一次口角,还对摊前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免收、减收了数千元的日常生活用品费用。他常说,我的摊子小,挣不了大钱,但爱心不能没有,来的都是客,能不收钱就不收钱,好优惠的就尽量给他们优惠。他的爱心之举,广大顾客有口皆碑,称他的地摊是“红旗摊”、“爱心摊”,不仅爱到他的摊上买这买那,还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知道他脊柱患病,许许多多的顾客主动帮助他照应摊子,出摊时帮他摆摆货,收摊时帮他装上车,这让井民林有了更多的军人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