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3月28日

记忆中的的子孙桶

□ 吴善然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随父母在涟水乡下,记得那阵子居住条件简陋,生活习俗也没有什么变化,妇女大小便都在室内进行,很少到外面如厕。在家方便全靠大小马桶,所谓马桶是选上好的杉木制造,精工油漆而成,因坐在上面像骑马而得名。大小马桶又称“子孙桶”,青年人结婚时必备,主要考虑新人在夜晚出来会遇寒受凉,感染疾病。每天清晨要端出来冲净吹干,收回待用。所以,平日不登大雅之堂的私密之物,一跃成了新房里不可缺少的要件。

子孙桶,有的地方是作为对女方的陪嫁,在我们苏北一带则由男方置办。结婚那天,刷得亮堂堂的红漆子孙桶,里面由“全福奶奶”或“伴娘”铺上表示喜庆的红纸,然后放进寄托美好愿望的红枣、花生、银杏、桂元等干果,寓意子孙满堂,富贵吉祥。

子孙桶在婚房里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它必须靠近喜床的一侧,如果新郎新娘分睡在床两头,则要放在靠近新娘的那头。这也是提醒新郎不能只顾沉湎于欢乐的生活之中,而忘记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之事。

正日的晚上,摸马桶说喜话成了新房闹发的一项重要的关目。亲朋要进房看新娘,是在童男子入内说完喜话、摸过马桶之后方才可以。人们等待摸马桶的表演,只见一名童男子新衣、新帽、新鞋,在众目睽睽之下摇头晃脑地跨进洞房道出背得滚瓜烂熟的喜话,如:“马盖一响,来年就养”“左手掀马盖,右手摸花生,养个儿子胖墩墩”;“子孙桶滴溜圆,代代子孙做状元”;“子孙桶使劲掏,子子孙孙步步高”。继而欣喜若狂地摸了马桶,那是激动人心的一幕,也是很热闹的事。

紧接着,前来看新娘的人,从洞房门口一拥而进,赏新娘、逗新娘、闹新娘,玩荤的素的均有。这时,一些童男仍然围着马桶转,偶尔从地上拣起三两颗撒下的干果。屋内鼓掌声、口哨声、欢笑声连成一片,掀起一阵又一阵的喜庆高潮。

在表哥结婚时,尚未入学的我也担任过一回压床、摸马桶的角色,分享了实惠与快乐。一眨眼多少个年头过去,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乡村和城市一样,大小马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啊,子孙桶!你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守庄户,也曾辉煌过,如今却同乡村一些旧俗一道被淘汰,但愿子孙桶能够永远留在乡亲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