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7年09月08日
涟水县南门小学
与时俱进谋发展 凝心聚力树品牌
涟水县南门小学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一所追求卓越的学校。学校创建于1997年,是由涟水籍爱国人士、台湾著名实业家、教育家蒋志平先生投资兴建的一所现代化学校。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2689 名学生,教职工155名。办学20余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校)”、“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教育先进集体”、“淮安市智慧校园”、“淮安市节水型学校”、“淮安市教体结合工作先进学校”、“淮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涟水名校”、“全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县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县目标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县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县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学校秉承“以生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信息化、现代化、特色化、品牌化为治学主张,大力推进教育发展新进程。
县委书记王向红等领导来校参观
县教育局局长朱郁草来校指导工作
公开教学研讨
信息化迈向现代化
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学校信息化平台。1998年,建校之初,学校以“优质化、高品位、现代化”为发展方向,聘请东南大学设计院科学设计学校布局,投入40多万元,为每个教室配置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电教设备——“三机一幕”,并建有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语音室等一系列现代化功能室,为师生工作、学习,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是全县乃至全市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最突出的学校。一流的设施设备引起了当时省教育学会的关注,把当年的江苏省小学语文教育年会安排在南门小学举行。
2008年,为了进一步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更新,学校陆续投资近1200余万元添置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投影等教育教学设备,实现“三个一”:全县第一个率先给每位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全县第一家多媒体进课堂;全县第一个开设了校园网站(2010年获淮安市优秀校园网站)。
2013年,为了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再提升,学校再一次以全县范围内领先姿态给每个班级添置了激光投影机和四位一体机,2014年又引进了教育云平台,并在2015年顺利通过市智慧校园验收。校园监控系统全覆盖,校园网络布线、信息点设备遍及所有办公和教学场所,信息共享、电子备课以及办公管理一体化,基本实现了 “三通两平台”的理想局面。
2016年,学校又投资近1000余万元新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建创客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录播室等多项专用功能室,2017年2月已经投入使用,这些设施大大改善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既满足了常规教学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应用化能力。自2008年以来,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培训,同时,有计划的引进计算机专业的师资力量,强化电脑运用、课件制作、简单编程等校本培训活动,每周均安排2个小时左右的培训时间,达到全员培训、人人会用的目的。
2013年开展全员学习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结合全县创建省级基本教育现代化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相关要求,制定并落实了《涟水县南门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案》,通过大面积、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及过关考核举措,使全校90%以上的教师均掌握了基本的电子白板使用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5年,全国各地开始兴起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有效促进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学校把握住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选派人员参加国家、省、市及区级培训,学习翻转课堂理念,掌握微课制作知识,邀请省、市教育教学专家来校为全体教师做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理解微课的内涵。
2016年,随着学校录播教室建成,开始围绕录播室及其它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维护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利用继续教育网络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网络培训等契机,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在线学习,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及新技术的运用。在学校的组织下,做到全员通过,优秀率达到100%。
加大运用力度,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在“互联网+”时代,学校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形式,把信息化运用到教育教学教研及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信息化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开通了现代化的校园教育网络,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白板及多媒体投影仪,实现了粉笔时代向数字智能时代的跨越。电子备课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系统、体育健康达标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等涉及教师信息化应用的模块逐步数字化,这些数字化设备的应用,最大限度方便了教师的日常工作。教师办公无纸化的运行,让学校积累了很多的优质共享资源。
信息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所有教师建成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全校教师通过学校的云平台,学习下载需要的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科特点,针对教材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把文本、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引入课堂,刺激和开发了学生的各种潜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化引领教学研究发展。学校许多教师利用学校资源库资源和网络资源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承担着“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等一批信息化建设的学校科研课题。此外他们还承担了市、县等各级各类的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的研究和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推动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带动了学校其他工作的发展。
信息化促进管理高效便捷。从每周工作计划的网络提交开始,一项项任务的落实依托校务办公系统,将原先通过小黑板、电话通知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改为网络发布。师生考勤、日常申请等科学、系统的行政管理网络为高效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信息化促进家校互联互通。学校积极引进并推广“教育云平台”,其中的班级相册、家校留言板、学生个人空间、师生圈等板块成为家校联系的主阵地,使得学生、教师和家长沟通变得十分便捷。学校还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家长的关注程度,率先在一年级的8个班级中使用“开放课堂”,实现了学校管理层和家长随时随地查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情况的愿景,起到了随时督查、及时沟通的作用。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通过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使整个校园充满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氛围,学校也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多次组织参加省市县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上交作品200余件,获得省级奖次30余人,市级奖次100余人。在省市中小学微课微视频上交作品100余件,所有作品皆获奖,“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中,国家级课优2节,市级课优5节,县级课优若干节。
创客制造
挥毫泼墨
筝韵飘香
全神贯注
特色化铸就品牌化
本着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发展做奠基,学校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积极实施“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计划”、“学生生活技能培养计划”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计划”,为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打好基础。
实施“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计划”,全面推进“五百工程”。为切实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从2016年开始,该校积极开展“五百”工程,即每位学生,在六年里要按计划有步骤地读百本名著、观百部电影、赏百首名曲、品百幅名画、访百个景点。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有机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做一个爱国、向上、乐观、积极、坚强、善良的新时代的好少年。
该项工程实施近一年来,深受老师、学生喜爱,同时也获得广大家长、社会各界支持。学生创作读后感、游记等优秀佳作200余篇,创作绘画作品300余幅,孩子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得到有效培养。市、县局领导对此作出充分肯定。
实施“学生生活技能培养计划”,扎实抓好“四个一”。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当今社会对儿童终生发展的要求。为此,学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每天帮家长做一件家务,每周掌握一项生活技能,每月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参加一次生活技能大赛。学校、家庭利用教育云平台及时互动,不断激励孩子学会自理,学会生存。
实施“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计划”,积极开展“1+x社团活动”。在学生兴趣特长培养方面,学校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开设了科技、体育、艺术、文学四大类63个学生社团,活动时间统一为周三、周四下午第四节课(1小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一门长期学习,在此基础上,再任选一门选学。学校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读书节、电影节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比赛中不断展示自我,发展自己。
与时俱进发展新,凝心聚力品牌优。在品牌化办学的道路上,南小人必将持之以恒,不断挖掘潜力,竭力打造课程特色,提高学生素养,服务学生成长,把南门小学打造成一所管理规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名校。
策 划:王 金 王会莉
组 稿:朱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