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8月30日

当文明成为习惯

——文明扮靓城市风景

本报记者 邵国威

 

编者按 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是城市的代言人。城市发展为了人、依靠人,反过来也塑造人、提高人。文明素养并非天成,它需要长期修炼,不断濡养,当其植根于内心,我们更能体悟到文明创建其实“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让文明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加文明,这也正是我们建设更高水准文明城市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今,走在街头,市民们会发现一个个可喜的变化:非机动车逆行的少了,车流更顺畅,道路更通畅了;车辆乱停乱放的少了,行走在人行道上,不用担心被各种车辆挡路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城市的民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无不彰显城市的品位与内涵。涟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表明,只要用心做,用力抓,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看似老大难问题就“老不难”,长期形成的不良积习就没有纠正不过来的。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交通警察、城管队员、环卫工人,看看他们眼中的“新涟水”,以飨读者。

 

 

交通警察:“文明交通一小步,交通安全迈大步”

8月25日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安东路与涟漪路十字路口。现场,两名女子正直行通过十字路口,发现有辆出租车右拐驶来,遂停下脚步,欲让车先行。与此同时,这辆出租车也立即减速,在其距离斑马线约3米处停下,让两名女子先行。

记者在现场蹲点近20分钟,发现约80%的机动车司机会主动减速或停车,礼让行人。几乎没有行人闯红灯以及越线等红灯。正在执勤的县交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沈利表示,近段时间来,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司机越来越多,不少司机发现没有行人过斑马线时,也会观察一下左右方,确认没行人再通过。“现在大多数司机都很文明。”沈利告诉记者,他现在去站岗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之前不守交通规则被他处罚过的市民。不过,这些市民再遇到沈利的时候,都会笑呵呵地和他打招呼,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丢面子”的尴尬事。沈利说,市民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文明创建中,不仅反映出了市民出行素质的不断提升,而且对交通安全也有了很大的保障,事故相比以前也减少很多。“文明交通一小步、交通安全迈大步”。

 

 

城管队员:“瞄准目标,一着不让”

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人行道边商店的门前干净整洁、公共厕所里没有异味、3色环保桶投放到位……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县城管部门咬定目标,有的放矢,一着不让,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县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县城管局在城区范围内持续投放公益宣传广告。近日来,常青路、渠北路、文峰服饰显示屏、金地显示屏、安东南路IC卡广告位等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已经到位,很多破损、老旧广告也得到更换;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走街入户,要求各单位自觉履行“门前五包”责任制,抵制不文明行为;在公共厕所每日定时投放卫生球、焚烧熏香,做到基本无异味,无蛛网,无小广告,厕所内外洁净卫生;在城区三纵四横道路上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点,每个投放点放置3色环保桶,对投放的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定时清运。”

 

 

环卫工人:“垃圾少了,心情好了”

“奶奶,我去扔垃圾。”8月25日16时10分,5岁的木木跟着奶奶前往五岛湖公园散步,在喝完手上的牛奶后,主动将空瓶子扔到垃圾桶里。据木木奶奶介绍,儿子儿媳都是老师,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讲文明、讲礼貌,如今在创文明城市,木木还会教育别的小朋友要讲文明,不乱丢垃圾呢。

正在附近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林阿姨告诉记者,如今的涟水城,真的不一样了,“现在一路扫过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市民随手扔的垃圾了,看着干净的路面,我们心情都好了!”

城市基础设施变好了,市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林阿姨说,她负责的安东路人流、车流量大,道路两边商铺林立,之前占道经营、乱丢乱扔垃圾现象严重,现在大家都自觉爱护环境,整个街道变得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