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8月08日

古代的捶丸

□ 杨海林

五岛湖公寓二期工程施工的时候挖到过宋代人的生活土层,里面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龙泉民用瓷器残片(有人捡到过一枚背书“能仁寺”墨款碗底,惜未得见)。有一次,我又去这个工地上玩,看工地的老头告诉我,他捡到一个瓷球。

我看了看,这个球虽然是瓷质,但是做工极为粗糙——我私下里认为,古玩古玩,一要够古(有一定的年代),二要好玩(有一定的工艺,把玩时能带给人美感)。

这老头看我无动于衷,又想起来什么似的,说,还有一个人也从渣土里捡到一个,乖乖,上面是黄的红的紫的,色彩忽忽流动(方言)。

看工地的老头所说的那个人我也认识,打电话约了几遍,他才犹犹豫豫地出来,告诉我,他手里的这个球不转让——但作为朋友,他要另外送我一个黑陶的球。

我笑笑,告诉他我对这些玩意已经不太着迷——只是为了把“抱残守缺”的栏目再往前开几期才想看看的。

这个球比我们常见的乒乓球要小到大约一半,那么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我告诉这个朋友,这些球其实是宋代的捶丸,它是从唐代的步打球演变而来的(比步打球略小,而且又扩大了游戏范围),至元十九年(1282年)一个署名“宁志斋”的人编写过一本《丸经》。其中有“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述,可知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体育游戏。

捶丸形成于宋元,到了明朝后期就已绝迹。

古代的有些东西(比如瓷器)在地下埋藏了好多年,它一直被水滋润着,又没有氧气的侵蚀,所以上面的釉会非常光洁,青花的色彩会非常纯正——但是出土不久就会产生变化,朋友的那枚色彩“忽忽流动”的捶丸因为这样的原因,现在已经只剩下淡淡的灰白和浅红——我仔细地看了看,发觉这枚瓷球的工艺应该是在搓好之后又粘贴了彩泥,待彩泥稍干,又以瓷土填充空隙后加工而成。

捶丸中的精品是由一种“绞胎”的工艺做成的,粘贴彩泥的捶丸我虽第一次见,但少见也不一定就有多珍贵——我这样说,别人可能以为我是吃不到葡萄,但事实就是如此。

据百度上讲,捶丸游戏在宋、金、元三代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乐此不疲。元人无名氏《逞风流王焕百花亭》杂剧第二折《上小楼》曲中,王焕自夸什么游戏都会,“折莫是捶丸、气球、围棋、双陆、顶针续麻、拆白道字……”

他最先提到捶丸,可见当年是极为流行的。

百度上还提到最形象、最完整地描绘捶丸活动情形的是元代的《捶丸图》。图中二男子右手各握一短柄球杖,左一人正面俯身做击球姿势,右一人侧蹲注视前方地上的球穴,稍远处有二侍从各持一棒,棒端为圆球体,居中者伸手向左侧击球人指点球穴位置。

有人戏称捶丸是现代高尔夫球的前身,好像有一点道理。但是高尔夫是一种贵族运动,而我前面说过,捶丸是很普及的,王公大臣们可以玩绞胎呀粘贴彩泥呀这些高档玩意,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玩红彩、绿彩、素彩的便宜货——小屁孩们还可以更低级一点,他们可以玩陶做的,或者,像年幼时的膝甫,“爱击角球”——用动物的角制成的球(不易击碎)。

 

古代的捶丸游戏

 

绞胎捶丸

 

黑陶捶丸

 

彩泥捶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