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7年05月22日
我县大力开展河道疏浚与河塘整治工作
本报讯 五月的城乡,鲜花烂漫。渠西河在涟东大地缓缓流淌,河水清澈见底,河岸旁的村庄倒映在水中,俨然一幅人水和谐的水景画。不了解渠西河历史的人们总是难以相信:如此干净、整洁的河道,“前身”却是淤泥堆积的臭水河。
同渠西河一样,经历脱胎换骨式变化的,还有我县乡村52个河道和52个河塘。从4月起,我县以整治“黑臭”河道、河塘为抓手,正式拉开了全县城乡河道整治的序幕。
经过疏浚整治后的渠西河五港镇段,河道看上去要宽阔、亮丽很多。渠西河是朱码、东胡集、五港等乡镇的主要排水河道,由于多年未疏浚,河道内杂草丛生,阻水现象严重,引蓄能力下降。为改善灌排条件,保障区域内农业生产安全,县委、县政府将该河道列入2017年农村河道整治计划。整治后可改善区域范围内39平方公里范围排涝条件,为沿线8座泵站提水灌溉提供水源保障,同时也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区域总体环境品质。
如果说河道是城镇的血管,那么小的沟塘就是其毛细血管。如果这些“毛细血管”都非常干净、健康,那么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自然也会非常好。在红窑镇的六支贴干沟内,两台挖机也在紧张地忙碌着,被清理出来的淤泥又黑又臭。附近村民徐学远欣慰地说:“这条沟有很多年没有挑(整治)过,淤泥有1公尺深,水臭得不得了,这次挑过后,村民们迎来了清澈的河水。”红窑镇水利站站长梁怀连介绍说:“今年红窑镇从3月中旬开始组织清理黑臭沟渠,共清理沟渠9条、20余公里,挖土22万余方,汛期到来之前完工。河道的清理提高了灌溉能力、清洁了水体,美化了水生态环境。”
县水利局局长李长春介绍说:“我县乡村河渠众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河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水体污染,垃圾、水草挤占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偏低等问题,城乡居民对保护河渠水生态环境的呼声非常大,加快河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十分必要且迫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将其作为农村建设重点工作,通过早部署、快落实、抢进度、保质量,行政措施、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同行并举,较好地完成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任务。通过疏浚整治,工程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农村水环境得到有效改观,基本达到水清、坡绿、岸净的农村自然风貌。广大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今年,我县将农村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工程作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更加突出了该项工作的重要地位。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委办、县政府办、农工部、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等部门成立农村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指导督查组,工作中积极配合,主动协调,各负其责、注重实效。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注重典型引路,通过典型示范,让周边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工作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做到以点带面,全面发动,在全县掀起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的高潮。
为了不影响汛期灌溉、排水,我县水利部门抢时间,抓节点,一着不让加快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进度,通过召开推进会、会办会等形式解决施工中的难点问题。质量标准是农村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工程的生命线,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在质量控制上,县水利局高起点做好科学规划,高定位抓好工程质量,高要求抓好工程建管,高标准抓好工程验收。
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镇村投入较大的精力财力实施,工作推进起来容易出现有快有慢、有实有虚的现象。为确保此项工作能够善始善终,既要反映在场面上,更要体现在效果上。县委、县政府委派相关部门加强专项督查。同时,县水利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分工,成立技术服务组,每个领导各带一组,分工到乡镇到河线上,加强服务指导,确保全县农村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工程建设始终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整体推进态势。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为巩固河道整治后效果,让水生态环境成为城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我县还将又出台“河长制”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互联互通、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现代河网水系,不断推进全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长效管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