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7年03月09日
集中医精萃 铸健康希望
——县人民医院特色科室风采之二十四:康复科
本报记者 张玄宗 姜志翔 朱惠莉
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4年,在原有疼痛科与中医科的基础上,科室引进了多名康复治疗师和大量的先进康复理疗设备,现有疼痛康复中心、成人康复治疗中心和儿童康复中心。病区现有病床60张,专业技术人员8名。其中主任中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中医师2名,医学研究生2名。康复医学科对脑卒中、脑外伤和脑手术后引发的偏瘫、语言及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多发性硬化,儿童脑瘫;运动损伤、外伤性损伤、骨折术后(骨不连),膝关节前、后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粘连松解术后、股骨头坏死、脊柱疾患(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脊柱侧弯等)和手外伤,网球肘、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炎等)和结缔组织病、骨质疏松症;各种颈肩腰腿痛、网球肘,神经痛,各型关节炎,痛风,手足麻木,急慢性扭伤,腱鞘炎,胃脘痛、痛经、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开展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同时将中医传统疗法和现代康复医学有机相结合,形成完整而独特的治疗体系。康复科每年收治各类康复住院病人2000余人次,治疗总有效率在82%以上。
康复科内设置的名医堂
服务以人为本 医术与时俱进
在县人民医院,康复科较为特殊,它是在原有的疼痛科和中医科基础上成立的,一到急诊二楼的康复科,处处体现出浓郁的中国风。记者来到康复科主任办公室,王伯均主任正在给几位患者诊疗,记者一直在旁边等着,约一个小时后,王主任忙完了,才接受记者采访。
王主任介绍说,康复科一直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狠抓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学习,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来康复科就医的孤寡老人比较多,有的缺少亲人照应,科里能到病床边给他们做治疗就尽量到病床边去;有的没有人陪护,科里就派专人去陪诊、陪检;因为老人行动不方便,有些就治患者来的比较迟,进行针灸、推拿治疗的时候,科里的医生就加班,并要等治疗结束。
在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注意医疗安全,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方面,科里定期召开会议,强调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并且制定PDCA循环圈;积极以三级医院科室标准完善科室各项工作;医护工作严格执行治疗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全年无重大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王主任告诉记者:“首先要把关于医疗安全告知给每个人,从心里把医疗安全这根弦绷紧。其次完善制度,为防止针灸时漏拔针,科里规定,在扎针的时候,要把针的个数统计好,要有记录,记录时间和用针,在治疗后再数针,这样的规范化管理就避免了医疗事故。”由于科室比较特殊,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科里专门从省人民医院请来康复专家定期讲课,同时科里也会在每个星期五安排课程授课,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稳中求进,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更多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现有开展的成熟医疗项目做到精益求精。新开展儿童康复的多个项目,引进一批先进设备,拓展了治疗项目,填补县人民医院儿童脑瘫康复医疗空白,为儿童脑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科室将引进射频治疗、臭氧治疗;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再加以改进,改进传统的推拿方法,开展“小针刀”等诊疗项目。王主任告诉记者:“我们科一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新。要继续发扬好的做法,改正不足之处,把科室打造成患者温馨的健康之家。”
王伯钧主任在查房
努力探索儿童脑瘫康复疗法
2017年2月13号,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开启了2017年度儿童脑瘫治疗工作。2016年,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全年收治儿童脑瘫患儿44名。购进儿童脑超声治疗仪、言语训练系统、生物反馈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儿童主被动训练器等设备,拓展了治疗项目,填补县人民医院的关于儿童脑瘫康复医疗的空白,为儿童脑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王主任介绍说,儿童脑瘫一般简单分类为智力障碍和肢体障碍两个方面。比如有一些刚出生就发现有一些发育迟缓的小孩,还有些姿势异常的小孩,但他的智商和发育是正常的。智力和肢体治疗是不一样的,智力方面治疗,要尽最大努力去改善他,让他在生活中能够认识一些日常的,常见的;肢体障碍的孩子会出现姿势的异常,走路一颠一颠的,姿势比较难看,所以会对他的姿势进行一些矫正。
2016年三月份,朱码镇刘阳(化名)小朋友,已两周岁还不会走路,跟他讲话也没有反应,刘阳的父母这才想到来医院就诊。经检查,刘阳患有脑瘫。康复科针对刘阳小朋友进行了运动治疗,还有言语训练,让他开口说话,并用一些按摩的手法让他的构音器官得到放松,并配合一些理疗。经过七八个月的治疗,刘阳小朋友已经能够在大人不搀扶的情况下自己走路,虽然有些不稳。而且每次治疗结束,和他摆手说再见的时候他也会跟你挥手再见了,在言语方面,会说简单的单音节词,像“妈”这些词。
王主任说,脑瘫是慢性病,要长期康复治疗,最佳的治疗时间是8岁之前,8岁之后发育定性,很难矫正康复。去年收治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小孩,走路姿势异常,但是他的智力发育是正常的,科里给他制定了运动治疗、理疗、手功能训练等几项治疗方案。手功能是精细运动,像吃饭的抓握能力,这些都需要恢复,让他尽可能自己去完成。康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求医生和患者都要有耐心,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护士为患儿进行康复治疗
患者的健康就是我的追求
记者来到31病区,韩晶利护士长向记者介绍了康复科特色护理的一些基本情况,她告诉记者:“康复科住院病人以老年人为主,医生给病人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作为护士,更多地对病患加以心理上的辅导和安慰!”在记者问到怎样帮助病人缓解病痛时,唐晶利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住在31病区6床的范阿姨,今年已经76岁了,之前身患脑出血,在神经内科住了很长时间,后来转到康复科康复。范阿姨的症状是一侧肢体偏瘫,需要插入导尿管,经过一段时间康复后,导尿管在不久前被拔掉了。第二天早上查房时,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声,原来是范阿姨在哭。她家人说:“昨天晚上导尿管拔掉后,她把床单给弄湿了,她就觉得自己没有用了,就哭了,早饭也没吃。”韩晶利告诉记者,这位老年人以前是一名老师,自尊心比较强。她就对范阿姨解释说,这种状况是常见的,再恢复几天就好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范阿姨如释重负。
韩晶利说她刚来康复科的时候确实不习惯,因为这里敬老院的病人有些没有陪护的,他们都是无保户。韩晶利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些病人给护理好,让他们能高高兴兴地出院。很多病人与她相处久了,她经常去关心他们,因此关系就会变得很亲近,她自己也会很开心。“尤其是五保户病人,对他们要特别照顾,因为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曾经有个五保户病人说的话让我特别有感触,他说自己在当地是不受人尊重,农忙的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舒服也不会有人愿意帮助他。那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们就会多多开导他们,安慰他们,帮助他们。”
因为病人的琐事比较多,陪家人的时间很少,她有一个4岁的女儿,上了幼儿园,至今只送过她一次。说到女儿,韩晶利竟有些激动,“我对女儿非常愧疚,但是老公和家人一直理解并支持着她这份工作,真的感谢他们!”
护士在护理病人
针灸医学独特疗法——耳针
记者在康复科采访期间,偶然看到护士给一位病人做耳针治疗。护士高银告诉记者,今年67岁的13床病人苏大爷因颈椎不好,头晕,腿疼,腰痛,来住院治疗,自己是他的责任护士。现在由她给苏大爷做其中一个项目——耳针。
她对记者具体介绍了耳针:它是一个很小的贴子,贴子中包含着一粒小小的中药,它贴在耳朵相关的穴位,比如治疗颈椎痛的穴位。在操作前要先询问病人的过敏史,例如酒精是否过敏,因为耳针操作要对病人的耳朵部位进行消毒,如果酒精过敏,就要用其他东西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正常人新陈代谢耳朵会分泌油脂,消毒去除油脂后,贴在耳朵上贴子会粘的牢固一点,不容易脱落。
高护士给苏大爷耳朵消毒后,根据苏大爷的颈椎痛症状,她将贴子贴在苏大爷的耳廓部位,同时边示范边告知苏大爷,按摩的时候要带一点力度,这样穴位上能起到刺激的作用。每天按摩3到5次,每次顺时针按摩10次,然后逆时针再按摩10次。高护士叮嘱他,虽然操作简易但一定要每天定时按摩,饭后按摩也会有助于消化。最后高护士还手把手教苏大爷做一次,让他记住力度。记者随后询问苏大爷感受,他说从入院后到现在做耳针已经一星期了,他感觉很好,头晕的症状也好转了许多,对高护士的治疗也十分满意。
护士在为患者做耳针治疗
县人民医院康复科集体照
策划 夏林彬 摄影 姜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