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09月01日

淮剧,在南集土地上深深扎根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而来的“参军戏”;宋代,市民娱乐场所出现了“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开始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时期,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到了元代,北方形成了“北杂剧”,南方的“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形成了戏曲。

淮剧,江苏省三大剧种之一,诞生于苏北平原、江淮水乡,有着20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历史。其由香火戏——淮戏、江淮戏——淮剧三个阶段所演变构成。19世纪中叶,发源于苏北的盐城、阜宁;淸江(淮阴)、淮安、宝应等两大地区。因地域、人文、艺术等因素,淮剧有“东路”(盐阜)、“西路”(两淮)之分。

经过多年的艺术创作和实践,淮剧拥有了以“九莲”、“十三英”、“七十二记”等为代表的千余出传统剧目。在革命战争年代,淮剧艺术成为宣传抗战、唤起民众的有力武器,并开创了编演现代戏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淮剧艺术界同仁们承前启后,推陈出新,演出剧目多次在县、市、省、国家级重大艺术赛事中荣获大奖,淮剧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南集镇民间(营)淮剧团,充分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优质元素,对“西路”声腔特有的精髄予以科学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三十几年来,坚守本土,面向大众,其足迹遍及苏北大地。为了更好的把“西路”淮剧这一古老的艺术保存和传承下去,经县文广新局、南集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兴建南集镇淮剧陈列室,以传承和激发南集人民对“西路”淮剧的深厚情感,感知“西路”淮剧深厚底蕴和巨大潜力;用沉甸的民粹文化推动南集人民对“西路”淮剧的了解,让豪迈清雅的“西路”淮腔淮调永远回荡在南集的大地上。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

建设美丽富饶南集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标签,是一个地方的象征,更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不会长久存在的民族,没有文化的地方是一个不可能独立傲视的地方。

南集的地方文化特色明显。诚实文化、善良文化、小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质文化在南集深厚弥久,这些文化不仅要传承、放大,更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为此,南集围绕文化大道、礼堂建设等做好推广平台,同时加大对各类好人的宣传、弘扬、表彰,让文化改变一批人,让一批人影响一个地方,真正让文化成为南集的特色、南集的名片。

目前南集地方文化的引领作用已充分发挥,“文化+”的模式初具成效:淮剧陈列室、健身中心、图书室等公共文化设施齐全;文化大礼堂、文化大道的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项目建成及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提升南集文明层次;全县乡镇唯一的大剧院,也将成为南集镇最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它不仅更好的服务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而且丰富了全镇三万多干群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指数和幸福指数。

桃园美丽乡村的建设,充分彰显南集的豆制品文化,以豆制品主题村庄为特色,开发南集乡村旅游产业;南集农业示范园区,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为主导,以特色划区建设为依托,以生态产业为纽带,有计划的发挥南集地方文化优势,整合资源,逐步形成集生产、休闲、娱乐等统筹协调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

图/文 翟长颖 徐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