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6年09月01日
创新发展中的生态和谐村——范荡
本报记者 徐文生 通讯员 周连红 陈雅男
南集镇范荡村位于南集镇区西首,距涟水县城19公里,距淮安市区59公里。东依古黄河,与盐城市阜宁县芦蒲乡和我市淮安区苏嘴镇隔河相望,涟南洋路穿境而过。
范荡村交通便捷,拥有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于一体,是全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地。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467户,社会人口2420人,现有耕地面积2200亩。
范荡村按照“节约用地、科学规划、以人为本、集聚发展”的思路,本着“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功能齐全”的原则,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力求达到标准高、式样新、功能全,体现农村现代化水平,又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潮流。近年来范荡村先后获得“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省远程教育示范村”、“省妇女儿童之家示范村”、“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市文明村”、“淮安市‘三资’管理示范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殊荣。
范荡村是如何取得今天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呢?首先他们在盘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上下工夫。组织好党群议事会,将群众代表、党员代表和老干部组织起来一起做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将全村资产资源全部登记造册,向全村干群进行公开公示,同时要求侵占村集体资产人限期将占有的资产退出来,并组织议事会逐项进行评估,列出底价,公开公示和对外进行发包,不搞特殊化,不管谁报名,一律以最高价中标。该村对撤并的村小学土地及其他集体废耕地实行公开招标,一律以市场价发包,较承包前亩均增值270元,这一项就为集体增加收入5万多元。同时,利用村组合并后闲置的村委会办公室办起了惠农超市,年创收5000多元;利用撤并后的学校空教室办起了木材加工厂,年创收1万多元;利用一座废土窑,平整改造后,增加了15亩土地,并将土地对外承包,年增加收入3.5万元。通过资产资源重新整合、发包,盘活了集体资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各项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办事也有了充足的底气。
二是工业强村,拓展创业空间。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范荡村意识到只有走工业强村之路,才能实现壮大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从集体经济中拿出60多万元资金,兴建了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又新建了标准化厂房2000平方米,在全镇率先成立了范荡村民营创业园。有了创业园这个广阔的平台,筑巢引凤,积极宣传范荡村发展前景和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使本地在外创业有成人员可以返乡创业,并鼓励和引导本村的能人、大户开展自主创业或二次创业;经过村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淮安事成水处理有限公司、日晖木业有限公司、淮安立腾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落户范荡创业园。经过近10年的入园企业优化筛选,范荡民营企业园现已发展成为木材加工特色园区,入园的中高端木材企业4家,年开票销售超1.2亿元。企业的入驻不仅为村集体增加了厂房租金收入,同时还掀起了全村全民创业的热潮,先后有12户兴办了水泥预制品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00万元。到2015年底,村集体经济近三年平均年收入已达90多万元,农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三是为民办实事,推动新农村建设。随着村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范荡村发展的步子也迈得更大了。村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498户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兴建了500多平方米村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建设了600米长的乡村特色商业街,由点到面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商业街已有20多户村民做起了生意,这样不仅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而且推动了中心村的商贸繁荣。村集体经济发展了,群众的生活改善了,范荡村又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上动脑筋,乡亲们都喜欢看戏剧,村里便组织在每年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将市、县淮剧团请来为村民举行演出,让村民们享受文化大餐,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村民的好评,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了16次文艺汇演。
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福利保障。近年来,随着范荡村各项创建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全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全村干群团结一心,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2015范荡村共投入300余万元,拓宽、绿化、亮化村内所有主干道,水泥路达到组组通、户户通。同时还为村民提供六大公共服务,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村民小病医治不出村,办理社保、农保、医保等社会保障不出村,文化娱乐、图书阅览不出村,居家养老不出村”。坚持兑现村民十二个方面的福利,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扶、困有所帮、病有所医;范荡,一个民生改善、安定和谐、民风淳朴、生态宜居、经济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农村正在逐步形成。
范荡村居委集中居住区